首页 |
常用药 |
民间偏方 |
淘宝店 |
补益药 |
祛风药 |
清热药 |
解毒药 |
疗肺药 |
理胃肠 |
利水药 |
跌打药 |
原著《中药大全》: 补益药 | 消导药 | 解表药 | 泻下药与润下药 | 祛风药 | 芳香开窍药 | 安神药与平肝熄风药 | 利尿逐水药 | 清热药 | 解毒药 | 固涩药 | 止咳平喘化痰药 | 疗肺药 | 祛风湿药 | 理胃肠药 | 祛寒药 | 驱虫药 | 利水药 | 外科药 | 理气药 | 跌打药 | 动物药 | 矿物药 | 理血药 | 补养药 | 中药秘方 儿科偏方 |皮肤科偏方 |男科偏方 |五官科偏方 |肿瘤科偏方 |妇科偏方 |奇方妙方 |外科偏方| 内科偏方 |美容偏方 中成药大全: 内科中成药 |骨伤科中成药 |妇科中成药 中药养生:药酒大全|茶饮保健 |保健类 食材大全: 畜肉类 |其它食疗 |禽蛋类| 蔬菜类| 瓜果类 |茎叶类| 菌菇 |鲜果类 干果类 |鱼类 |水产类 |
按拼音查询:A B C D E F G H J k l M P Q R S T W X Z |
葶苈子为常用中药,《神农本草经》列为下品。商品主要有两大类。分北葶苈子(苦葶苈子)和华东葶历子(甜葶苈子)。北方多用苦葶苈子。华东中南多用甜葶苈子。
别名:葶苈。
来源:苦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(北葶苈子)或北美独行菜的干燥种子。甜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(南葶苈子)的干燥种子,均为野生。
植物形态:独行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,茎直立,多分枝,生有极细小的头状腺毛。叶互生,基生叶狭长椭圆形,茎上部叶线形,无柄,基部有叶耳,叶缘有稀疏的缺刻或粗锯齿。总状花序顶生,花小,萼四片,花瓣呈退化状态,雄蕊2~4枚。短角果扁平近圆形,先端微凹。种子倒卵形,淡红棕色。
产地:苦葶苈子主产于华北、东北、西北地区,华东亦有分布
性状鉴别:1、苦葶苈子(北葶苈子):呈扁平倒卵形。淡红棕色,长约1.5毫米,宽约0.75毫米,一端钝圆,另一端渐尖,顶部微凹。在扩大镜下观察,种子表面有两条纵向浅槽,凹处折色,气微味辣微苦,嚼之粘滑。
2、甜葶苈子(华东葶苈子):呈扁平长圆形。黄棕色,微有光泽。长约1毫米,直径约0.5毫米,一端纯圆,另一端近截形,两边多不等长,中央凹入,在扩大镜下观察,表面具有细密的网状纹理及两条纵裂的浅槽。气微味甘淡,嚼之粘滑。
两处葶苈子均以红棕色,无皮壳杂质者为佳。
主要成分:种子含硫甙;和脂肪油。
功效与作用:1、利尿和强心,药理实验证实,葶苈子的有效成分具有强心甙作用的特点,能加强心肌收缩力。其利尿作用也可能与此有关,由于心肌收缩力加强,循环改善,肾区血流增加而尿。
2、祛痰,适宜于治热痰。
炮制:生用。
性味:辛苦,大寒。
归经:入肺、膀胱、大肠经。
功能:泻肺气、行水,消肿。
主治:痰壅咳嗽,水肿胀满。
临床应用:主要用于泻肺,即泻肺中水气。按中医理论,如果肺中水气壅塞,就会出现喘满肿胀。从现代医学观察看,属于肺内或胸膜腔内有大量分泌物或水液积存,影响心肺功能,出现呼吸迫促、喘息、甚至心力衰竭而造成水肿,引起上述病变的常见疾病如肺原性心脏病、胸积液等。葶苈子治疗这两种病甚为适宜。其泻肺作用即利尿消肿和祛痰平喘作用。常用方有葶苈子大枣泻肺汤,在此基础上、或加党参益气、桑白皮清肺利水、或加配麻黄、杏仁、都能加强消肿平喘的作用。
使用注意:葶苈子只适用于实证水肿和喘咳。如喘咳由肾虚所致,或水肿由脾虚所致,均不适用。
用量:5~10g。
处方举例: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:葶苈子10g、大枣5枚、桑白皮12g、党参10g,水煎服。
注:1、除上苦、甜两种葶苈子外,还有地方习用品。①黑龙江使用十字花科植物葶苈的种子,种子较小扁平椭圆形,长约0.65毫米,宽约0.37毫米,②四川使用十字花科植物芝麻菜的种子。种子较大,扁椭圆形,长约1.8毫米,宽约1~1.8毫米。这两种京津不销。
2、天津市以苦葶苈的干燥全草药用,名葶苈草。疗肠炎痢疾有显著,并制有中成药膏剂,名肠炎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