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|
常用药 |
民间偏方 |
淘宝店 |
补益药 |
祛风药 |
清热药 |
解毒药 |
疗肺药 |
理胃肠 |
利水药 |
跌打药 |
原著《中药大全》: 补益药 | 消导药 | 解表药 | 泻下药与润下药 | 祛风药 | 芳香开窍药 | 安神药与平肝熄风药 | 利尿逐水药 | 清热药 | 解毒药 | 固涩药 | 止咳平喘化痰药 | 疗肺药 | 祛风湿药 | 理胃肠药 | 祛寒药 | 驱虫药 | 利水药 | 外科药 | 理气药 | 跌打药 | 动物药 | 矿物药 | 理血药 | 补养药 | 中药秘方 儿科偏方 |皮肤科偏方 |男科偏方 |五官科偏方 |肿瘤科偏方 |妇科偏方 |奇方妙方 |外科偏方| 内科偏方 |美容偏方 中成药大全: 内科中成药 |骨伤科中成药 |妇科中成药 中药养生:药酒大全|茶饮保健 |保健类 食材大全: 畜肉类 |其它食疗 |禽蛋类| 蔬菜类| 瓜果类 |茎叶类| 菌菇 |鲜果类 干果类 |鱼类 |水产类 |
按拼音查询:A B C D E F G H J k l M P Q R S T W X Z |
石榴皮为常用中药。始载《名医别录》,列为下品,原名安石榴。
别名:石榴壳、酸石榴皮、酸榴皮、西榴皮、安石榴酸实壳。
来源:为安石榴科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石榴的干燥果皮。多为栽培。
产地:主产于安徽、河南、山东等地,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。
性状鉴别:果皮呈瓢形或不规则的块状,大小不一,厚2~3毫米。外表面暗红色或棕黄色,粗糙,有麻点。顶端的片块上有筒状突起的残存宿萼,基部有柄痕或偶带短果柄。内面呈黄色或红棕色,有隔膜及种子脱落后的凹坑,形成隆起的网状纹理。质硬而脆,断面鲜黄色。气无,味苦涩。
以个大,皮厚,棕黄色,整洁者为佳。
主要成分:含鞣质、粘液质,苦味质。
药用价值:涩肠。其作用主要为收敛、抗菌。体外试验对绿脓杆菌、弗氏痢疾杆菌、伤寒杆菌有抗菌作用,对多种皮肤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。还有抗流感病毒作用。
炮制:生用。
性味:酸、涩,温。
归经:入大肠、肺、肾经。
功能:久泻久痢,便血,脱肛,遗精,白带,虫积腹痛。
临床应用:主要用于止泻,对久痢、虚泻、水泻都可用。现代观察治疗细菌性痢疾效果较好。一般单用即可。多用粉剂,也可用煎剂。
用量:入煎剂9~15g。大剂用至30g,研未冲服每次6g。
处方举例:石榴皮4只,煅黄研末,每早晨服6g,白开水送下,治久泻。
注:石榴根皮,为石榴根部的干燥皮,有人简称为石榴皮(注意与石榴果皮不同)含挥发性生物硷,即石榴皮硷。又含较多量(25%)的鞣花丹宁酸,有驱绦虫作用,可用石榴根皮煎剂(石榴根皮25克,加水300毫升,煎至100毫升服下)注意:石榴根皮煎剂对胃粘膜有刺激性,有胃炎者慎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