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|
常用药 |
民间偏方 |
淘宝店 |
补益药 |
祛风药 |
清热药 |
解毒药 |
疗肺药 |
理胃肠 |
利水药 |
跌打药 |
原著《中药大全》: 补益药 | 消导药 | 解表药 | 泻下药与润下药 | 祛风药 | 芳香开窍药 | 安神药与平肝熄风药 | 利尿逐水药 | 清热药 | 解毒药 | 固涩药 | 止咳平喘化痰药 | 疗肺药 | 祛风湿药 | 理胃肠药 | 祛寒药 | 驱虫药 | 利水药 | 外科药 | 理气药 | 跌打药 | 动物药 | 矿物药 | 理血药 | 补养药 | 中药秘方 儿科偏方 |皮肤科偏方 |男科偏方 |五官科偏方 |肿瘤科偏方 |妇科偏方 |奇方妙方 |外科偏方| 内科偏方 |美容偏方 中成药大全: 内科中成药 |骨伤科中成药 |妇科中成药 中药养生:药酒大全|茶饮保健 |保健类 食材大全: 畜肉类 |其它食疗 |禽蛋类| 蔬菜类| 瓜果类 |茎叶类| 菌菇 |鲜果类 干果类 |鱼类 |水产类 |
按拼音查询:A B C D E F G H J k l M P Q R S T W X Z |
柏子仁为较常用中药。始载《神农本草经》,列为上品。
来源:为柏科植物常绿色乔木侧柏的干燥成熟种仁。野生或栽培。
柏子仁产地:主产于山东、山西、河北、河南、辽宁等地。其他各地亦有产。
性状鉴别:种仁长卵圆形或长椭圆形,长3~7毫米,直径约1.5~3毫米。一端尖另一端纯。表面单黄白色,久置颜色变深而呈黄棕,并有油渗出。种仁外面有薄膜质的内种皮,光滑,油润。断面黄白色,富油质。气微,味淡而有油腻感。以颗粒充实,黄白色,不泛油,无皮壳者为佳。
柏子仁主要成分:含脂肪油,主要为侧柏油、龙脑脂等。
柏子仁药理作用:宁心安神、润肠通便、止汗。
炮制:生用。
柏子仁性味:甘,平。
归经:入心、脾经。
柏子仁功能:惊悸失眠、健忘,体虚多汗,遗精,便秘等症。
临床应用:为性质平和的安神药,在镇静的同时又兼有一定补性,对心血虚而致失眠、惊悸、大便燥结、自汗的患者,可作为补阳养药常服。
1、用于治疗失眠,性能和功用与酸枣仁大致相同,且多配合同用入柏子宁心汤、补心丹。两者的区别是:柏子仁专治心血亏损而致的失眠,酸枣仁兼治肝胆虚火引起的失眠。
2、用于治疗便秘,适宜于阴虚、产后和老人的肠燥便秘,性质和缓而无副作用,常与火麻仁同用,方入三仁丸。体虚较甚者则配肉苁蓉、当归等。
3、用于治疗阴虚盗汗,常配牡蛎、五味子、麻黄根和养阴益血之品。
使用注意:大便滑泄者忌用。
用量:6~9g 。
处方举例:柏子宁心汤:柏子仁6g,酸枣仁9g,远志9g,麦冬9g,当归12g,白芍9g,生地12g,黄连1.5g,党参12g,黄芪12g,甘草3g,水煎服。
三仁丸:柏子仁9g,火麻仁9g,甜杏仁9g,水煎服。